投稿信箱
48317803@qq.com
身边好人|何显斌夫妇牵头照料14位空巢老人
时间:2017-04-18 09:28:50 点击:

  
  “开饭啰!”14日中午,荆门市沙洋县沈集镇彭堰村4组的一户农家小院内,饭菜飘香,十几位老人围坐一桌,边吃边聊,好不热闹。一年半前,该组14名空巢老人开始享到这份福气——一对年过六旬的老党员夫妇组建了一支“老来乐”互助队,免费提供物质和精神“食粮”。
  64岁的何显斌、余国香夫妇,党龄加起来超过80年。退休前,他们在荆门城区工作生活,退休后回到老家彭堰村安享晚年。他们发现,偏远乡村不比城市社区,缺乏针对老人的精准服务,尤其是风烛残年的空巢老人,情感世界一片荒芜。
  “相较七八十岁的老人,我们年富力强,能够为他们做点什么?”一向热心公益的老两口陷入沉思。加上双亲相继离世,他们萌生了“以老敬老”的想法。
  2015年9月,何显斌、余国香成立“老来乐”互助队,8名同龄伙伴成为志愿者,共同照料同组14位70岁以上空巢老人,其中包括6名残疾老人。
  除节假日外,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老人们纷纷来到何显斌家。大家或唱歌习拳,或聊天说笑,何显斌还把核心价值观编成歌谣,教大家背诵。
  中午,余国香和几位女志愿者生火做饭,端出一桌荤素搭配、有干有稀的美味佳肴。“农村老人爱吃肉!”余国香说,她隔一天上街买一次菜,每次买菜二三百元,加上柴米油盐,一个月少说也得开销3000元。
  2016年,“老来乐”互助队得到李嘉诚基金会和中残联开展的“关爱您的残疾人邻居”项目资助,每年提供慈善资金2万元。何显斌、余国香夫妇每年还得动用退休金,贴补2万元左右。“我们的钱够花!被帮助的老人们也并不缺衣少穿,他们缺乏的是情感交流,需要聚在一起。”何显斌坦言。“我每天都来玩,饭菜好吃,还有人作伴!”83岁的罗桂英自老伴去世,独自生活3年。“老来乐”成立后,她天天“出勤”,被推选为班长,专门负责给同伴们夹菜、倒水,乐在其中。
  何显斌透露,今年他们打算尝试着将服务对象适当扩大,让更多空巢老人收获简单的快乐。

 

  
  何显斌(左一)、余国香(左五)夫妇等为老人唱《核心价值观之歌》

  
  老人们每天升国旗,唱国歌

  
  余国香为老人剪指甲

  
  余国香与老人在一起

    
  市残联副理事长何军权宣布关心残疾人邻居项目启动(2017年4月11日)


  空巢老人真乐了
  湖北日报讯(记者崔逾瑜李玉麟)
  农家小院“老来乐”
  14日上午,艳阳高照。荆门市南门京剧戏迷协会将一台戏送到了何显斌的老屋小院里。《红灯记》选段、扇子舞……彭堰村4组的老人们看得笑逐颜开,连声叫好。
  这座小院,就是“老来乐”互助队的集中照料地——何显斌、余国香的家。
  几间简陋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房门上的对联煞费苦心。老人们的棋牌室贴着“运筹帷幄深思熟虑忆当年,修身养性慢步轻声看今朝”,休息室上书“洗头泡脚剪指甲力所能及,挠痒捶背钉衣扣能者多劳”,厨房则为“巧妇献艺浓浓香味诱食客,众人拾柴熊熊炉火映笑脸”,道不完的生活气息。
  何显斌说,每天10时,老人们准时过来,开始一天的集体生活。只要不下雨,首先是升国旗、唱国歌,之后,大家唱唱歌、打打拳、聊聊天,然后围在一起,吃一顿香喷喷的免费午餐,饭后晒晒太阳、洗头补衣。下午2时,老人们各自归家。
  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快乐。“我们几个‘80后’单身婆每天都来,这里有人说话,比闷在家里有趣多了!”84岁的余凯英、83岁的罗桂英、83岁的何玉清坐在屋檐下,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以老敬老解孤寂
  以老敬老,是何显斌成立“老来乐”互助队的初衷。
  2007年,何显斌准备回乡,陪伴85岁高龄的父母。然而,就在他搬回老家的前几天,母亲突然离世。
  守孝期间,何显斌发现,在农村随处走几户,就会看到老人孤独地坐在门口,呆呆地望着门外,如同置身一座“孤岛”,让人感到莫名的凄凉。
  2011年,父亲也走了。在空荡荡的老屋,何显斌思索良久。双亲虽然过世,但村里年迈却无人陪伴的高龄老人还有不少。“父老乡亲陪伴我的父母安享了晚年。我要把村里的高龄老人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去孝敬!”
  2015年,退休后的何显斌和老伴余国香一起回到老家沙洋县沈集镇彭堰村四组。
  为了组建一支敬老服务队,何显斌叫来发小张化雄帮忙。56岁的张化雄感同身受,还将妻子孙翠芳叫来给老人做饭。消息传开后,又有3对夫妇前来帮忙,还包括一对残疾夫妇。
  就这样,10位“50后”“60后”低龄老人,帮助同组14位“70后”“80后”高龄老人,其乐融融。
  让心灵有个归宿
  “做这些,想让心灵有个归宿。”
  何显斌说,他们只是在做一个实验,探索一条农村地区守望互助养老的路径。
  何显斌、余国香也是一对空巢老人。儿子远在沿海,工作很忙。女儿何金慧十多年前因煤气中毒去世,令二老伤感不已。多年来,他们以爱女的名义,做了不少助学、助残的慈善活动。
  即使步入老年,他们也不想停下脚步。“我们不愿被动地被养,不光给社会带来很大压力,也不利于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何显斌说,“我们有充分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完全能够在安顿好自己的同时,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