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48317803@qq.com
“偷渡当乞丐”,何以弄假成真?
时间:2016-06-02 14:46:02 点击:

  5月28日,来自中国四川的16岁少年徐某被移交迪拜检察院受审。原因是两天前,这名少年在上海一机场偷偷潜入阿联酋航空一客机货舱,企图偷渡去迪拜,飞行9小时30分钟后,在迪拜机场被当地警方抓获。而当被问及偷渡原因时,少年的回答更是让人诧异!竟是因为听说在迪拜当乞丐月入几十万,于是萌生了去闯一闯的念头。(光明网6月1日报道)

  不久前,“去迪拜当乞丐”的文字,刷爆了QQ群与微信圈。按这段文字说来,在迪拜,即便是做一名乞丐,月收入也能够高达47万。虽然多数微信群与QQ群,在转发这一段文字时,都没有标注这“47万”究竟是什么单位,但是,仅仅是“47万”这样的数据,也足以吸引众多灼热的目光。于是,“去迪拜,当乞丐”也就在第一时间,成为新的顺口溜,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相比,它的诱惑力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网民们在转发这一则“去迪拜,当乞丐”的文字时,多数也只是有口无心,至少也只是“心动如潮”而没有“行动如火”,毕竟,绝大多数网民还是有着更多的理性认识,然而,对那些涉世未深尤其是少不更事的年轻一族而言,这样的广而告之,很容易让他们“乱花迷眼”,16岁的少年徐某,冒险躲在客机的货舱内长达九个多小时,偷渡到迪拜,去当乞丐,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们在感叹“弄假成真”的时候,也应该静心思考这一闹剧产生的原因了。

  表面上看,这名少年是少不更事,拣到鸡毛当令箭,而深层因素则是,他太向往着那种“做乞丐也能月收入达47万”的生活了。这是典型的不劳而获,而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其实在众多网民转发这一则文字时,同样暴露无遗。扪心自问,我们半真半假地将“去迪拜,当乞丐”的顺口溜,挂在嘴边时,潜意识中,是不是也确实有着那么一点的向往?而向往的真实原因,显然不是乞丐,而是那不明真假的“47万”。向往财富,那也是人之常情,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何况,古人早就告诫我们,“要儿自生,要钱自挣!”试想,当如此之多的网民都在半真半假地羡慕着迪拜的乞丐时,偷渡迪拜当乞丐,也就不只是想想而已了。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分青红皂白地转发消息,有时真的会导致闹剧甚至是悲剧的发生。

  “偷渡迪拜当乞丐”,这一闹剧的真实发生,也让我们看到,部分家长在监管与教育孩子方面的双重缺失。为什么孩子就能够如此轻而易举的相信网络中的传言呢?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他们早早就明白“不劳无获”的道理,这一幕闹剧,显然也就难以发生。而从教育这一角度看,这同样也给学校及至整个社会,都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摒弃“不劳而获”的理念,无论是致富还是创业,即便是从持家这一最为简单的角度看,都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与辛劳。靠“偷渡迪拜当乞丐”而发财,其结果只能是,发财成了空想,却摊上了牢狱之灾。(武汉文明网 欧阳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