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48317803@qq.com
关爱考生,但应拒绝跟风
时间:2016-06-07 14:49:28 点击:

  随着高考的临近,近日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微信群中传播着一则信息:“捡到一张高考准考证,杨雷雷,考点在五中,请朋友们转发,让杨雷雷联系这个号码。”上海网警已通过官微辟谣。记者查询发现,网上还出现了郑州版、萧山版、南京版、苏州版、宁波版……内容都一样,只是电话不同。(6月5日新民网)

  只要稍微关注与高考有关的情况,我们就会发现,这一种“准考证丢失”的新闻,其实连旧闻都已经算不上了。早在2013年,网络中就热传“准考证丢失”的温馨提示,只不过,那一张准考证的主人不叫“杨雷雷”,而是“白娅倩”。有媒体报道,白娅倩确有其人,也确实丢过准考证,因此,随后几年,她的名字,每逢高考,就会刷爆当年的QQ群与今天的微信圈。也许是因为“白娅倩”的知名度太高太高了,今年,她终于摇身一变,成为性别不是那么太明显的“杨雷雷”了。

  俗语有云,“无利不早起”,“准考证丢失”的信息,之所以热传,背后可能存在着居心叵测的阴谋。从6月2日起,陆续有多地警方对“杨雷雷丢失准考证”一事公开辟谣。警方在辟谣中提醒,此类电话通过软件吸费的可能性比较大,只要市民拨通了电话,很快话费就会消耗完。同时,骗子还可能通过对话中套出一些支付宝、银行卡等账号密码信息,借此转走受害者钱财,所以,市民谨防上当受骗。

  但是,因为高考的重要性,网民们对这样的信息,自然是格外关注。平心而论,这至少让我们看到网民们不再是那样冷漠,事实上,通过在微信圈中转发信息而帮助他人解决重大的真实新闻,也不在少数。不过,每一个网民也必须认识到,当网络消息已经呈现出泥沙俱下的状况后,我们在给别人一份温馨提示时,更应该先提醒自己,不要成为他人谋利的“枪手”。这当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关爱考生,那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们的关爱,似乎也不应该仅仅体现于转发一则消息。尤其是,在转发这样的消息时,网民应该扪心自问,这样的转发,究竟是出于真心关爱,还是出于随波逐流地跟风?有人说,谣言止于智者,这是很有见地的。面对“杨雷雷丢失准考证”一事,在热心转发之前,不妨先花几分钟时间去搜索一番。如同一则真实的新闻必须具备时间、地点等几个核心要素一样,准考证上的信息,其实也是很丰富、很具体的。一张只有姓名“杨雷雷”与“五中”的准考证,这已经假得不能再假了。同时,既然已经有人拣到了准考证,既然准考证上已经有了手机,为什么还要转上那么多的圈子,让别人去打电话呢?今天,智能手机几乎已经普及,只要输入手机号码的前几个数字,归属之地,也就一目了然。当我们发现上海或者是宁波的市民拣到归属地是甘肃的准考证,这则消息,显然也就失去了转发的必要。

  高考很快就会过去,而高考还会再次到来。“白娅倩”已经变成了“杨雷雷”,明年,“杨雷雷”又会变成哪一名考生呢?高考过后,网民们真的应该想一想这个问题了。(周齐云)